“种了8年大豆,今年年景虽然不好,产量却最高,让我信心越来越足!”站在刚收获过的大豆田里,内蒙古扎赉特旗雨之润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朱振宇连连感慨。眼下,东北大豆陆续成熟,先正达集团中国旗下中种集团迎来繁忙的示范田测产季,朱振宇的大豆田就是其中之一。9月29日,5位科研院所和农业农村部门专家组成联合测产小组,在朱振宇连片种植的3000多亩中选取了20.29亩“中联豆1505”实打实收:平均亩产达321.1公斤,比当地亩均产量超出150公斤,是全国单产的2.4倍。
近年来,中国每年进口大豆在8000万吨以上,大豆单产提升,攸关中国饭碗端得牢不牢、粮食安全根基稳不稳。朱振宇的大豆高产样本,是先正达集团中国近些年持续攻坚“一粒豆”的缩影。

高产背后的科技密码
“前期倒春寒,夏季长时间高温,后期遭遇洪涝,这个收成,太惊喜了!”朱振宇一边说着话,一边开心地数着豆荚,“你看,任意一株,都超50个,多的有100个。其他农户的大豆,一株一般40左右个荚,咱产量能不高嘛!”
权威数据显示:2024年,扎赉特旗大豆平均单产170公斤,同期全国平均单产133公斤。朱振宇何以创下大豆高产记录?“一是育种家的智慧汗水,二是采取了大垄密植技术,三是企业提供了植保营养综合方案。良种良法,实现高产。”测产专家组组长、八一农垦大学张玉先教授解释。
提升单产,良种先行。“中联豆1505”是先正达集团中国与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科企合作的结晶。作为依靠生物技术育出的耐草甘膦除草剂新品种,带来大豆种植颠覆性变革。
“种豆最怕草害,最影响产量,过去种豆,至少打两三遍药,甚至要人工除草,费时费力费钱。”朱振宇对“中联豆1505”赞叹有加,“改种这个,苗后用一遍药就可以,算上药钱和人工,10亩地节省大约450元,而且不会产生药害,不影响下茬种植。”
良种之外,还须良法配套。
“‘中联豆1505’经过先正达种子包衣剂处理,配合‘玉米—大豆—玉米’轮作制度,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,并在田间推广大垄密植,一喷多促和精量播种技术方案。”中种集团大豆业务负责人孔繁军介绍。
一方面是增产,一方面是节本,看得见、算得清的收益账,让先正达集团中国的大豆单产提升方案在东北产区日益受到青睐,推广迅速。截至目前,“中联豆”系列品种在国内生物育种大豆种植面积占比超过50%;其中,仅在扎赉特旗,“中联豆1505”种植面积便达3.75万亩,增收超700万元。
为大豆育种安上加速器
2024年,中国大豆平均亩产133公斤,而同期美国大豆平均亩产则高达235公斤,足足相差一百公斤,中美差距在哪里?
“美国90%以上是生物育种,中国是以传统的杂交培育技术为主,生物育种还处在起步阶段。”中种集团武汉科技中心许鑫说。
在中种集团武汉科技中心,一个国内顶尖、国际一流的大豆育种加速平台正浮出水面——温室扩繁加代技术、分子检测标记技术等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大豆种子培育领域。传统技术下,在自然环境里进行大豆育种,一年只能种植一代,成功选出一款新品种,至少耗时7-10年。
中种集团通过应用现代育种技术,让大豆新品种培育变得更快、更准。
在武汉科技中心的自动化温室里,借助人工模拟生长环境,智能调节光照强度、光质、光周期和二氧化碳等参数,一年便可扩繁4-5代,彻底改变自然条件里一年只能种植一代的育种之困。
分子技术的引入,让武汉科技中心育种家如同戴上透视镜,通过对大豆种质材料的性状进行基因检测和标记,从而精准选定育种材料,提前预测品种表现,让育种从“撞大运”变成“可导航”。
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种企,中种集团以武汉科技中心为枢纽,正在布局“1+3+N”大豆育种体系:“1”即武汉科技中心;“3”是指布设在黑龙江五大连池、安徽宿州和海南三亚的三大育种站;“N”是指遍及大豆产区的测试网点,目前已建成50个左右。
依托育种加速平台,中种集团的品种迭代悄然提速。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优秀抗虫基因SoyLep1.1,将首次导入中国本土大豆材料,打造‘抗虫+耐除草剂’的复合性状产品。”许鑫透露。
全链条赋能大豆振兴
“一粒豆”,从播种到收获,凝聚了种子、施肥、植保等全链条力量。作为全球化农业科技公司,先正达集团中国拥有“良种+良法”全链条服务能力。
科学防控是确保大豆稳产高产的第一道防线。近年来,在东北大豆产区,由茄腐镰孢菌引起的新型大豆根腐病蔓延迅速,造成减产最高可达70%,且无药可治,被称为“隐形杀手”。先正达作物科技历经5年攻关,推出创新专利种衣剂“潜粒®”。200余个试验示范证明,其防治效果达95%以上,平均增产20%,为大豆稳产上了一道“保险”。
针对东北大豆种植气候和土壤的特殊性,中化化肥推行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核心的全程营养方案。它颠覆传统“一炮轰”施肥观念,根据大豆“喜钙,需磷、钾、钼”的特性,推行 “减氮稳磷增钾补微” 策略,同时结合根瘤菌接种和无人机叶面追肥,将大豆施肥管理推向更科学的 “根区生态管理”新模式。
让小农户接轨现代种植技术,是大豆单产提升不可忽视的路径。张玉先认为,目前,大豆规模化种植产量已不低,但因多数大豆还是小户种植,技术上不去,拉低了单产。先正达集团中国旗下中化农业MAP,以“良种+良法”为抓手,正致力于为农户提供从播种、肥药管理到产销对接的全程服务。
“如今农民常说,亩产一二百斤靠地力,三四百斤靠肥力,五六百斤靠科技!”望着一望无垠的大豆田,朱振宇感慨道。
